
精煉車間。

“朔鄉雨露”菜籽油發往各幫扶單位。

“朔鄉雨露”菜籽油擺上貨架。大通縣委組織部供圖
“油菜籽種到家門口,榨成優質的菜籽油賣向全國,我們不僅節省了運輸費和差價,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,日子越過越有盼頭!”家住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麻家莊村的村民瓦玉勝,手里攥著自家剛賣出的油菜籽換來的收入,臉上滿是笑意。這一切變化,源于青海藏朔植物油加工有限責任公司“朔鄉雨露”優質菜籽油項目的落地投產,更源自黨建引領下的精準幫扶與產業帶動。這個由朔北藏族鄉與西部礦業集團攜手打造的鄉村振興項目,不僅盤活了當地閑置資源,將原本分散的油菜籽種植戶組織起來,形成規模化、標準化生產,還通過引進先進加工技術,確保每一滴菜籽油都達到國家優質標準,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。如今,這股來自高原的醇香已跨越千山萬水,走進全國多家超市的貨架,成為消費者餐桌上的健康選擇,真正實現了“從田間到舌尖”的全鏈條品質保障。
精準施策 補齊加工短板
青海藏朔植物油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的誕生,源于一場精準的“供需對接”。2022年,朔北藏族鄉黨委看到了自身“土地資源豐富但農產品加工能力薄弱”的短板,但苦于缺乏資金、技術和市場渠道,難以獨立發展農產品加工業。西礦集團派駐朔北藏族鄉的駐村第一書記王志明在了解當地需求后,立即開展前期調研,并發揮自身橋梁紐帶作用,積極與派出單位溝通協調,最終促成了這樁產業合作。
西礦集團隨即向朔北藏族鄉捐贈了240萬元產業幫扶資金,助力植物油加工項目建設。經過鄉黨委與駐村工作隊多次調研、反復規劃,最終確定項目落戶麻家莊村,廠區涵蓋榨油車間、精煉車間、附屬用房等功能區,并配備榨油和精煉設備,為規模化生產搭好了“骨架”。
朔北藏族鄉黨委和麻家莊村黨支部堅持“黨建引領、產業先行”,把發展油菜籽產業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,推動幫扶資金落地,并在項目選址、土地流轉、建設施工等環節全程參與,確保項目既符合村情民意,又具備長遠發展潛力。
“我們從一開始就想打造一個‘接地氣、能長久、惠農戶’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產業,能夠為壯大村集體經濟、老百姓輻射性幫扶,作出應有的貢獻。”王志明說。2023年公司正式成立后,王志明與駐村工作隊迅速協助鄉黨委搭建起公司組織架構,并成功注冊了“朔鄉雨露”商標,讓產品有了“身份證”。
“這里的菜籽長在海拔高、光照足的地方,籽粒飽滿、含油量高,榨出的油又香又安全。”公司安全員牛占海說,公司依托當地約933公頃“雙低”油菜籽種植基地,可年產菜籽約600噸,通過傳統壓榨工藝結合先進精煉設備,生產出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優質菜籽油。
2024年,西礦集團追加捐贈了32萬元用于公司的提升改造。同年,“朔鄉雨露”成功入駐“832平臺”,實現銷售收入10萬余元,截至目,前線上線下累計銷售額已突破50萬元,為村集體增收提供了穩定來源。
品牌引領 打造高原精品
在生產運營中,麻家莊村黨支部積極發揮戰斗堡壘作用,組織黨員帶頭參與油菜籽種植、收購、加工等環節,還建立了“黨員責任區”和“黨員示范崗”,讓黨員在質量管控、安全生產、市場拓展中沖在前、作表率。
為打消群眾顧慮,麻家莊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成立“黨員技術服務小隊”,邀請技術員現場指導播種、施肥、病蟲害防治等關鍵環節,并建立“黨員示范田”。麻家莊村黨員麻迎蓮率先在自家承包地種植優質油菜品種,還利用“主題黨日”“三八婦女節”等活動契機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黨員群眾宣傳油菜種植政策優勢和經濟效益,幫助群眾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,引導大家積極參與產業發展。這一黨員帶頭、支部推動的舉措,不僅讓麻家莊村油菜種植面積穩步擴大,也為產業振興提供了可復制、可推廣的“支部+黨員+農戶”模式。
“我們還派駐村工作隊去南京參加農副產品推介會,到青海農林牧教育中心新立訊總公司學習,就是想把先進經驗技術帶回來。”朔北藏族鄉黨委書記郭春輝說,今年,公司圍繞“開發多品種、多規格高原綠色有機安全健康的優質菜籽油”目標,在原有“壓榨二級濃香菜籽油”產品體系中,成功開發出“清香型、醇香型壓榨精煉一級、二級菜籽油”,并于7月21日正式全面投產。
7月25日,第一批次“朔鄉雨露”二級濃香菜籽油約4000公斤順利產出,經西寧海關技術中心檢測合格后完成灌裝。8月25日,原材料油菜籽經深圳市中鼎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檢測,確認非轉基因并出具報告。
“每一步都要確保食品生產安全,這是對消費者負責,也是對農戶負責。”公司質量負責人裴占良說。
拓展市場 香飄全國各地
為拓寬銷售渠道,駐村工作隊主動對接各類展會、推介會,將“朔鄉雨露”品牌推向更廣闊的市場。他們還利用自身資源,幫助公司與“832平臺”、京東商城等平臺建立合作關系,打通線上銷售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第一批次產品上線“832平臺”后迅速達成訂單;線下與西礦集團成功簽訂消費幫扶合同;同步開通“西部優選”“京東商城—大通館”等線上渠道……銷售端捷報頻傳的背后,是駐村工作隊與鄉黨委齊心協力的成果。
駐村工作隊把產業幫扶作為駐村工作的重中之重,積極充當企業與農戶之間的“橋梁紐帶”。他們定期走訪農戶,了解油菜籽種植情況,提供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,幫助農戶提高產量和品質。注重培養本地產業帶頭人,通過“以點帶面”的方式,讓更多村民參與到油菜籽產業鏈中,實現從“輸血”到“造血”的轉變。
鄉黨委則圍繞當地油菜籽種植規劃、品種選育、地質適配、氣候應對等關鍵問題,精準引導全鄉擴大油菜籽種植規模、提升產量。鄉農業站同步跟進,及時為種植戶提供全周期技術指導,為榨油企業穩定供應原材料筑牢根基。作為基層黨建的“排頭兵”,麻家莊村黨支部深入種植戶家中宣傳政策、算清收益賬,積極動員全村擴大油菜種植面積。在黨支部的引領下,該村油菜籽種植面積從2022年的約40公頃(600余畝)穩步增長至2025年的近67公頃。
談及未來計劃,公司執行董事張國安信心滿滿:“年底前爭取收購30萬斤以上本地油菜籽,申請‘幫扶車間’‘放心糧油’資質,并帶動經濟運轉近3萬人次。”
“朔鄉雨露”不僅香飄大通、西寧,更將走向全國,成為鄉村振興的“金字招牌”,讓更多農戶共享產業發展成果。